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再和 其一 明 · 徐居正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五○第五
侍从多时直禁庐,南宫今日忝新除。
双龙阙下瞻丹扆,五色云中望属车。
自有虚名人所谤,曾无寸效史堪书。
嗟君久屈青云路,会见潭潭相府居。
武信军节度使康简追封循国公神道碑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四、《无为集》卷一二
宝元二年秋七月辛丑,宗室金紫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使持节和州诸军事和州刺史、充本州团练使御史大夫上柱国天水郡开国公薨于秦邸之正寝。
上闻之震悼,车驾临奠,亲抚衾歛,哀恸久之。
慰恤诸孤,恩礼加等,赠武信军节度使追封循国公
特赐白金三千两,缗钱一百五十万,绢五百疋。
命使监护及遣内省夫人、中贵恤治内外事,用度悉出于官。
太常用一品卤簿仪卫以送丧物,窆于奉先佛祠。
诸子号慕过哀,乞庐其侧。
至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州某县某原,礼也。
太常议谥,以谓公质直重厚,志尚敦雅。
下贤趣善,素履安夷,和柔之德,中外推挹。
案《谥法》曰:「温良好乐曰康,平易不訾曰简」。
尚书省集官考覆,舆论为允,乃谥曰康简
易名之典,兼二法之美也。
公讳承庆,字祐之初名承宗宣祖皇帝之曾孙,太师尚书令秦悼王讳某之适长孙,护国军节度使中书令高密郡惠王讳某之适长子也。
公天资忠孝,才艺超卓,器识宏远,信厚恺悌,世以贤公子称之。
雍熙中,随侍高密王出判济州
淳化二年,奉宣补衙内指挥使,每入贡至京师太宗必召至禁中,询访州郡风俗山水,应对详敏,莫不称旨。
因改今名,乃授西头供奉官
济州囹圄屡空,监郡刘蒙叟敷奏,上喜,顾左右曰:「承庆父子晓事尽心」。
公家因赐金箱玉方、二宝带以宠之。
济州举人程文应格者多,高密王欲尽荐于朝,有司以解额难之。
王曰:「贤者太平嘉瑞,文王以多士宁周,荐贤乃诸侯之职」。
于是具奏,尽数贡于春官
至今济州荐送之数,比旁郡为优,自高密王始也,公与有力焉。
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书》曰:「野无遗贤」。
传曰:「孝子成父之美」。
公父子见之矣。
真宗皇帝祥符四年,扈跸汾阴,改东头供奉官
七年,改内殿崇班
恭谢天地礼成,加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大夫骑都尉
八年,上玉皇尊号,加金紫光禄大夫,改内殿承制
天禧元年,合祭天地,加天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二年秋八月,立皇子升王皇太子,授内园副使
三年南郊,加检校左散骑常侍,进封开国子,加食邑三百户
乾兴元年二月,皇帝御正阳门,加食邑三百户
上因曲宴谓诸宗室曰:「汝等在先朝所历事节,宜各尽所见奏闻」。
公曰:「先朝事节备于《政要》,臣尝扈从车驾封太山,祀汾阴,朝谒陵寝,幸亳社,巡守澶渊,以至大酺,可谓盛事,皆所亲见」。
上曰:「更记内家甚事,无所讳避,切欲闻也」。
公曰:「容臣退而编录上进」。
旬日具所见闻进呈,御札褒称,仍许非时上章。
公于朝政所补非一,而其藁不存于家,其慎密如此。
传曰「古者造辟而言,诡辞而出」,公之谓也。
车驾幸后苑,赏花钓鱼,翌日宗室入谢,上曰:「卿等赏钓乐乎」?
众曰:「甚乐」。
公独曰:「臣一忧一乐」。
左右皆愕然失色。
上曰:「大王何所忧」?
曰:「臣昨日伏见御幄临渊,侍从数百人侧立危栏之上,臣不敢不忧。
既而龙舆回辕,赏花宴集,上下同驩,咏歌太平。
时当丰稔,和气充塞,臣不敢不乐」。
上顾近戚曰:「大王爱我如此,卿等可学」。
即命取白罗扇,御飞白书「承庆祐之」四字以赐焉。
夫危楼船以忠谏,汉史称之;
宠华衮以褒字,鲁史载之
公有临渊之忧,有书扇之赐,忠以爱君,褒以劝善,君臣之道,可谓尽矣!
它日宣射,上曰:「先朝多以卿为神射,今日期必中鹄」。
公曰:「臣实无能,偶或有中」。
公拜命,发箭虽不出正,然皆不敢近鹄。
上知公之谦抑,乃索御箭连中鹄。
是时御双箭处中央,公双箭在下,正上下相向,端直如绳墨,瞻者莫不叹仰。
甚悦,赐对衣、金带、鞍辔、马各二,诏书褒异之。
《诗》云:「终日射侯,不出正兮」。
《易》云:「劳谦君子,有终吉」。
公得之矣。
仁宗皇帝即位,授内藏库使,加轻车都尉封天水郡开国侯食邑三百户
天圣二年恭谢天地,加上轻车都尉
五年十一月南郊,加护军食邑三百户
七年九月,朝廷敦叙昭武之裔,优推宠命,以公乃宣祖皇帝之曾孙,秦王之裔长孙,高密郡之适长子,故特持节蒋州诸军事蒋州刺史
八年南郊,加上护军进封开国公食邑三百户
明道元年,改宫苑使检校礼部尚书,加柱国
二年三月,东郊藉田,加上柱国食实封一百户。
是岁特授怀州刺史
景祐元年,公以足疾赐告调治。
二年南郊,迁和州团练使,加食邑五百户。
宝元元年南郊,加食邑封二百户
公养疾六载,圣眷益隆,既宣太医朝夕诊疗,又时遣内夫人至第抚问,非常礼也。
章献明肃皇太后临朝,时以公名下一字犯彭城郡王父名,欲令改易,遣近侍谕之,不从。
一日召于帘前宣问,公曰:「彭城王讳,天下所共讳也,臣不敢不讳。
彭城王父讳,非天下所共讳也,臣不敢独讳。
且臣名先朝所赐,安敢私易以谄上」?
识者义之。
公生平博览坟典,翰墨精妙,以至乐律、丹术、仙录,莫不洞究。
尤善属文,尝注《易》二十卷,极天人性命之理,天子览而嘉叹,赐以金币,又著《家训》三卷,行于世。
国朝以来,宗室著述,自公始也。
真宗违豫,公刺血书佛经以进,高密王寝疾,不脱冠带而养,上闻之,遣内人抚问厚赐,以旌过人之行。
及扶护先王丧往葬汝州,会天旱井涸,公夜致祷,明日乃水泉涌出,赐诏称其诚孝之应。
经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于公见之矣。
公享年三十有九。
夫人泾阳郡君,乃中书令凝之孙也;
继室永嘉郡太君虞氏,皆贤懿有辅佐君子之道
子六人,曰克悟,右班殿直,早世;
曰克继,赠定武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建国公;
曰克绚,赠青州观察使
曰克孝,今任越州管内观察使
曰克肖,赠右监门卫大将军
曰克顾,赠昭化军节度使。
女十人,封号不同,各归显族,一早世,一为比丘尼
孙几人,曾孙几人,任其官。
公教子不以爵禄为重,而重乎忠孝;
不以货财为传,而传以经术。
是以太宗诸王出镇藩郡,以公父子为才能。
真宗访政事,公献忠言为多。
仁宗试文翰,诏称公子克孝「秀出本支」。
英宗宗学,教育亲族,克孝首为二宗师儒称荐,而复中上科。
神宗朝克孝著《孝经传》上进,赐诏称谕。
熙宁以来,诏试宗室经术,公孙叔敷、叔彖、叔某、叔某相继登第。
元丰讲行祀典,择宗子之无过尤者,躬执事于明堂宗庙。
是时循国子孙与祭者为最多。
议者以谓「无是父则无是子,无是祖则无是孙」。
予观循国康简公《家训》三篇,上篇述祖考昭穆之序,陈忠孝礼义之端,集古人法语以为家世之传;
中篇笃励学问,慎终言行,重道义而轻富贵;
下篇言所慎在乎九思,正心以正身,正身以正家,仁而尊贤,恕以及物,具善不善之积,明听不听之效。
于今子孙不忘其训,然后知义方之教。
泽流之远,何时而有穷已哉!
葬后四十年,公子欲以公之善美昭示来世,乃具行实,请文以立碑于隧道。
铭曰:
乌戏循国,宗室之英。
忠孝仁厚,悌弟信诚。
博学多能,秉彝典经。
左右先王,政肃刑清。
进贤报国,邦义以宁。
锡以宝带,父子宠荣。
谏章慎密,圣主从绳。
劳谦终吉,射不出正。
天旱井涸,葬亲汝城
精祷泉涌,感于神明。
天子闻之,诏褒以旌。
曰康曰简,懿哉易名。
治家训言,载之简编。
贻于后昆,忠孝之源。
公子公孙,世其称贤。
宠禄令问,传无穷年。
宋中兴圣德颂乾道十年四月 南宋 · 赵不𢚧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七八、光绪《奉节县志》卷三六、《四川历代碑刻》第一八七页
臣仰惟光尧寿圣宪天体道太上皇帝以圣神文武之资,受天眷命,光启中兴
迨功成三纪,思欲颐神冲粹,与天地并其长久,乃睿谟默运,断自宸衷,亲以洪图,授之主器。
今皇帝恳辞切至,渊听莫回,钦奉慈谋,嗣承庆祚
圣继圣,明继明,尽道以事亲,厉精以为治,凡施仁发政,皆得于问安侍膳之馀。
巍巍乎揖逊之风,孝治之美,自唐虞以来,未有盛于今日。
虽宏休茂烈,国史载之,与典谟并垂,然歌颂德业,著于金石,为千万世不朽之传,亦臣子归美报上之义,讵敢以固陋辞!
臣谨拜手稽首而献颂曰:
惟天昭昭,佑我圣朝,是生光尧。
溥博如天,渊泉如渊,帝德罔愆。
炎精中微,民心曷归,惟帝是依。
应龙之翔,于彼睢阳,赤伏呈祥。
天命诞膺,绍开中兴,大明昭升。
群盗讫平,六合尘清,复振天声。
不战屈人,四夷来宾,一视同仁
大德好生,善胜不争,措刑寝兵。
惟民是忧,和好乃修,抚之以柔。
龟鼎既安,岿然石磐,万国重欢。
日奉慈宁,尽孝尽伦,四海仪型。
宗庙为羞,蒇事郊丘,以承天休。
帝籍躬耕,百谷用成,以供粢盛。
会通观时,首善京师,王化之基。
多士云从,于论鼓钟,于乐辟廱。
尚齿尊贤,宾礼高年,为天下先。
升彼孔堂,褒赞煌煌,云汉为章。
细书六经,刻之坚珉,粲如日星。
性天冲虚,玩好则无,惟诗与书。
用损持盈,散利薄征,有孚惠心。
恻怛至诚,庶狱哀矜,罪疑惟轻。
谠言如澜,容之以宽,帝王所难。
夬决庭扬,去佞投荒,断之以刚。
外禦既除,邦风晏如,功成不居。
乃命临轩,以诏元元,明听朕言。
子临兆民,三纪垂精,未能颐神。
我谋允臧,逊于元良,以养寿康。
惟时储闱,天挺英姿,圣孝仁慈。
其从东宫,正位九重,嗣我无穷。
神器巍巍,付托得宜,朕心庶几。
储皇恳辞,俯伏丹墀,天听不移。
申命群臣,拱如北辰,以朝󲦤绅。
勉绍鸿图,大赉寰区,欢声载途。
端冕凝旒,躬率公侯,问寝龙旌。
恭上鸿名,辉光益新,至矣尊亲。
养志承颜,贡珍百蛮,以式匪颁。
奉亲之馀,乃及乘舆,俭德同符。
明圣相因,鸿度是尊,其道尽循。
总揽权纲,治具毕张,宵旰靡遑。
若时登庸,稷契夔龙,同寅协恭。
临遣乘轺,询于刍荛,观采风谣。
晋擢名卿,赐对延英,蕃宣列城。
亲阅貔貅,修我戈矛,克壮皇猷。
法令必行,先甲先庚,信若权衡。
综核劝惩,廉善廉能,庶绩其凝。
自昔继明,尚克时忱,莫如方今。
亲授规模,揖逊都俞,惟唐与虞。
三代以还,青史班班,求之实艰。
惟我皇上,圣谟洋洋,于尧有光。
惟我大君,元德升闻,协于放勋
臣子之忠,告厥成功,颂扬形容。
不于其文,惟实之云,归美是勤。
夔门之山,斗星争寒,可磨可刊。
以镵于碑,与天为期,万世仰之。
左朝散郎夔州路转运判官、兼提举学事臣赵不𢚧撰。
左朝奉郎潼川府路转运判官、兼提举学事赵公硕书。
左朝散大夫、直秘阁权发遣夔州军州、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充夔州路兵马都钤辖、兼主管路安抚司公事臣王伯庠上石。
乾道十年夏四月刻。
奖谕胡伋政和四年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八九、淳熙《新安志》卷七、弘治《徽州府志》卷八
君子不尽利以遗民,不苟得以思义。
公仪休身相鲁国,怒拔园葵,孔奋姑臧长,不欲自润,旧史载之,以为美谈。
汝久践郎省,出倅方州,遵条诏之严,挺洁廉之操,能却园利,悉归有司,庶几古人,可励流俗。
覆实来上,朕用汝嘉
晨起1207年12月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勋业文章谢不能,生涯分付一枝藤。
身同湘浦孤舟客,心羡庐山下版僧。
倦枕厌闻窗外雨,残膏犹在壁间灯。
草芝要及清晨服,深愧蛮童为扣冰(自注:草丹,眉山史载之学士方。)
贻伯父嵩之 南宋 · 史璟卿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八、《宋史》卷四一四《史嵩之传》、《宋元通鉴》卷一一三、《南宋书》卷四九、《宋史纪事本末》卷九六、《续资治通鉴》卷一七一、《南宋文范》外编卷三
伯父秉天下之大政,必办天下之大事;
膺天下之大任,必能成天下之大功。
比所行寖不克终,用人之法,不待举削而改官者有之,谴责未几而旋蒙叙理者有之,丁难未几而遽被起复者有之。
借曰有非常之才,有不次之除,醲恩异赏,所以收拾人才,而不知斯人者果能运筹帷幄、献六奇之策而得之乎?
抑亦献赂幕宾而得之乎?
果能驰身鞍马,效一战之勇而得之乎?
抑亦效颦奴仆而得之乎?
徒闻包苴公行,政出多门,便嬖私昵,狼狈万状,祖宗格法,坏于今日也。
自开督府,东南民力,困于供需,州县仓卒,匮于应办。
辇金帛,挽刍粟,络绎道路,曰一则督府,二则督府,不知所干者何事,所成者何功!
近闻蜀川不守,议者多归退师于鄂之失。
何者?
分戍列屯,备边禦戎,首尾相援,如常山之蛇。
维扬则有赵葵庐江则有杜伯虎金陵则有别之杰
督府者,宜据鄂渚形势之地,西可以援蜀,东可以援淮,北可以镇荆湖
不此之图,尽损藩篱,深入堂奥,伯父谋身自固之计则安,其如天下苍生何!
是以饥民叛将,乘虚捣危,侵轶于沅、湘,摇荡于鼎、澧。
江陵之势苟孤,则武昌之势未易守;
荆湖之路稍警,则江、浙之诸郡焉得高枕而卧?
况杀降失信,则前日彻疆之计不可复用矣;
内地失护,则前日清野之策不可复施矣。
此隙一开,东南生灵特几上之肉耳。
则宋室南渡之疆土,恶能保其金瓯之无阙也。
盍早为之图,上以宽九重宵旰之忧,下以慰双亲朝夕之望。
不然,师老财殚,绩用不成,主忧臣辱,公论不容。
万一不畏强禦之士,绳以《春秋》之法,声其讨罪不效之咎,当此之时,虽优游菽水之养,其可得乎?
异日国史载之,不得齿于赵普开国勋臣之列,而乃厕于蔡京误国乱臣之后,遗臭万年,果何面目见我祖于地下乎?
人谓祸起萧墙,危如朝露,此愚所痛心疾首为伯父苦口极言。
为今之计,莫若尽去在幕之群小,悉召在野之君子,相与改弦易辙,戮力王事,庶几失之东隅,收之矣。
如其视失而不知救,视非而不知革,薰莸同器,驽骥同枥,天下大势,骎骎日趋于危亡之域矣。
伯父与璟卿,亲犹父子也,伯父无以少年而忽之,则吾族幸甚!
天下生灵幸甚!
我祖宗社稷幸甚!
通判李公墓志铭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九、《复斋集》卷二二
公讳诜,字先之济州钜野人
南渡参知政事太师谥文肃,讳邴之长孙。
宣教郎、赠朝散大夫讳维之嫡子也。
初授右承务郎,累赠至今秩。
历官者七。
其丞莆田,尝有疑狱,委公推鞠,上官欲寘重辟,公力争之,囚得不死,去之日像公祠焉。
摄邑半载,恺悌近民,民甚思之。
广府,事侍郎周公自强机幕,平剧寇与有功。
淳熙改元,朝命知连州
孝皇临遣,人见其病后羸薾,改通判饶州
命下而卒,二年六月十四日也。
明年七月二十九日,葬于泉州南安县礼顺乡之原。
享年五十。
先后娶皆胡氏,并封孺人
子三人:长承宗,不仕;
次启宗,从事郎、漳州录事参军
亢宗从事郎、潭州长沙县
女四人,长适朱长卿,次适张宋卿,皆善士也,馀未行而卒。
孙三人,竦、翊、彰。
女二人,王伯高、苏择善,其婿也。
曾孙三人,尚幼。
公天分素高,不烦父师之训,谨饬自将,家法廉正,操持益笃。
幼为文肃所爱。
年少与漕计荐,文采晔然,位不称德,寿不得年,士论惜之。
公诸子皆克自立。
季子县丞君刻志问学,服习俭素,俨然一儒生,无纤毫华胄气,常从晦庵先生先生称之。
其为文章劲正有祖风。
晚以叔父户部侍郎訦郊恩补官,调福州宁德,事大帅孜孜尽职,不诡随有立。
再辟长沙丞,摄宰,播善政,取周元公、胡五峰及张宣、朱文二公像,皆遗迹所尝寓者,葺邑庠而祠之,侍郎魏公了翁为记于石。
诸台加敬,有欲君出其门者,君力辞之。
初以资政殿学士曾公从龙辟君丞长沙,曾公归,君任未竟,弃官家居,经年竟以微疾卒,士大夫伤焉。
子一人彰,敬承父志,务学不怠。
君疾革,自为志祭之文,又亲迹与某诀别,而属彰相从,共勉为学焉,且曰:「吾父通判公幽刻未立,吾死不瞑,汝其为我谒铭」。
彰洫请,谊不得辞。
铭曰:
矫矫文肃,我宋儒师。
史载之,文世法之。
譬彼大木,木钜枝披。
世有闻人,祖孙相望。
文律是传,正学是尚。
遗训后昆,百世知仰。
唐资政公重墓志铭 北宋 · 刘岑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八四、《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三、《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一五
靖康元年冬,金人破京师
明年二圣北狩,今上即位南京,年号建炎。
是时朝廷已失河东,金人重兵屯河上陕西大震惊,告急之使日至行在所,而永兴一道已并边矣。
岑适使虏,自汾晋渡合河津,由关中以归。
方入朝,宰相传上旨于政事堂,访可以为永兴帅者于岑。
岑曰:「陕西事宜素重,况多事之初,永兴之帅其材尤难。
天章阁待制唐重,今守同州逾年,与敌对河,守备百出,民不加敛而食自足,兵不加募而士自至。
敌陷蒲、绛,将及同,同人度不能守,开门纵之使出,自与残兵数百人守城,示以必死。
虏知有备,乃引去。
邦人德之,且立祠焉。
平生之志在许国,每一及时事,辄嘘唏慷慨,泣下沾襟,见者皆感动。
盖其忠义足以服人,才智足以应敌。
欲守雍都,莫如可」。
即日除天章阁直学士永兴军路经略安抚使,兼知永兴军
前帅范致虚先提六路兵东向勤王,留连陕州不进,公自同州移书责之,曰:「金人犯京师半年,王室存亡未可知。
臣子忧国,宜如何哉!
京师以秦兵为爪牙,四方以京师为根本。
今拥兵,坐视不前,是爪牙不足恃,而根本摇矣」。
其言累千百,皆切至,读者感涕,而致虚竟不能前也。
逮闻京师失守,公恸哭沥血,檄诸道使勤王,且勉其效死尽臣节。
永兴下,慨然就国,以勤王自任,日条关中利病,且率长安父老子弟表言关陕山河形势,迎请主上入都关中
论急务有四、大患有五,大率以都关中为先,其次则建藩镇,封宗子,使守我土地,缓急无为敌有。
又欲通夏国之好,继青唐之后,使犄角以缓敌势。
至于用忠直,正刑赏,皆中兴急务所当先者。
上嘉其忠,进龙图阁直学士
时敌在河中,窥关内甚急,而所部锐兵朝廷尽以付制置使钱盖
公上书言状,且乞五路兵自节制,半年之间,所谈不知几千百言,皆不报。
十二月敌引兵渡河,拔同州明年正月三日永兴
城中兵不满千人,婴城固守九十日,援兵竟不至,而大将傅亮以部兵降贼,城遂破。
公尚馀百兵,与接战城中,众溃,中流矢以死,年四十六。
部曲中有感德者,求旧棺于僧舍,掘地歛藏之。
后长安平成都赵开公素友善,遣人取其丧以归。
既至,子弟欲易棺榇,见刻其姓名月日于侧具在。
初,敌将至,公自度孤城决不能支梧,语转运使李唐孺曰:「重平生忠义,不敢辞难。
始意迎车驾入关,居建瓴之势,庶可以临东方。
今车驾南幸矣,关陕又无重兵,虽竭尽智力,何所施其智巧?
一死报上不足惜」。
唐孺以其书闻,俄而死节报。
上闻而哀之,赠资政殿学士,官其家五人。
方朝廷之访雍帅也,岑既以公荐,而又荐提举常平郑骧同州永兴通判曾谓为陕西转运判官,朝廷皆用之。
后虏渡河,郑骧死于同,公与曾谓死于雍。
呜呼!
三人者可谓不负朝廷矣。
公死之九年,其子以状告四川制置使曰:「先人以从官典方面,不屈节死矣,恤典固已拜赐,而未有以易名者,不能自陈」。
于是以其状闻诸朝,朝下太常考其忠壮,谥之曰恭悯
又二十三年,守沉黎,秩满造朝,请崇道观以归。
道过金陵,岑适居濑阳,以公所著作七篇与书及五诗来,具道往事,且曰:「知先人之详者惟公。
今埋土中三十年,而墓道之碑未备。
有里丈人师骥所状在,幸公其铭之」。
岑读之,泣曰:「尚忍铭吾元任也邪」!
岑早孤,幼岁困太学,尝作《呼天诗》自见。
时公官中都,未识面。
故人史堪取岑诗藁以云公,公因嘱和,自是始相识。
逮岑归自河东,道过长安,公以同州来白事经略使府,又相与晤语,慷慨忧国之言一无不合。
及谋雍帅,岑不敢及它人,而公卒能死节。
向使有兵有食有权,则勤王之事必大有所就。
惜夫天以高节令名与公,而不使其成功,此韩愈之所以伤张中丞也。
呜呼,尚忍铭吾元任也邪!
公字元任眉山人,为儿时已不凡。
祖母宋尝令读裴度武侯庙碑》,一览不再读。
十二赋陈平诗,已有大志。
十三通《左氏春秋》大义。
既入太学,二十七登大观三年上舍第。
时临轩问礼乐制作之事,诸生惟称盛德,公独以孟子事亲从兄之说对,其略以裕陵为父,泰陵为兄,尝原仁义之实,奚制作为?
擢居乙科,遂知名,得蜀州司理参军,徙成都府府学教授
成都帅多贵人,率事严重,下视其属,如徽猷阁直学士吴拭龙图阁学士许光凝,皆上客待之。
府有大事辄咨焉,公必尽所见以事其长;
若论议未合,必争之归于是而已。
用荐者改奉议郎、知怀安军金堂县
许光凝入朝,荐于宰相,得辟雍录
是时边臣多希功幸赏,以欺朝廷,至于诱羁縻蛮,使贡不毛之地建立州县,张官置吏以困中国,其害甚大。
公遽言之朝,遂召对,除礼部员外郎
丁母忧,服除,为吏部,迁右司员外郎起居舍人时宣和七年也。
十二月金人寇边,燕山安抚使蔡靖方告急,而郭药师叛,导寇以陷燕,自河朔以南皆恐。
公建言:今日之祸起于开边,开边之谋始于童贯,金人兵锋甚锐不可当,宜诛以谢边人,庶可以缓师。
宰相不能决,谋遣给事中李邺出使,未及而敌已压境,都城已戒严矣。
太上皇内禅,渊圣即位,明年正月改靖康。
方围城中,公日有所敷陈,皆切中时病,除谏议大夫
时议讲和、亲征二策皆未定,公上疏欲宰执廷辩之。
姚平仲既败,敌愈炽,索金帛甚急。
中书侍郎王孝迪大书揭榜,下令民有藏金帛者人得告之。
公曰:「审如令,则子得以告父,弟得以告兄,奴婢得以告主,初政如此,将何以化天下哉」!
与同列御史迭疏论不可,遽罢此令。
金人退师,迁中书舍人,凡赏罚黜陟之不当者执不下。
当路大不乐之,与孙觌、李擢、李会、师以论事不合,皆被黜,公得秘阁修撰、知同州,除天章阁待制
顷之,遂守永兴
公生巴蜀,起布衣,才官中都,声望已籍籍,守边又能死事,其名固足以传不朽。
然公之死,实自岑发之,幽冥之中,负此良友,岂不痛哉!
公世家眉,十一世祖兴国以孝闻于唐建中初黜陟使状之,以慈孝旌其墓。
曾祖可言、祖淑,隐德不仕,皆以孝友称。
尧臣,以公贵累封朝奉郎、绯衣银鱼,居于家。
方公讣闻,朝奉君叹曰:「吾儿平生忠壮,见于辞色间。
自闻其守边,吾其必死节,今果然矣,吾儿得死所矣」。
后二年朝奉君亦卒,与其配安人程氏同穴以葬。
公累官朝请郎
有二弟:量,思。
量以建炎奉表恩补将仕郎,思未第。
夫人程氏,后元任一月卒。
一男子,是也,今为右朝奉郎
四女子。
建炎四年十一月三日资政之丧与程夫人合葬于安镇乡吴本山之下。
岑与公识面虽晚,共话不款曲,而心相知则如旧交也。
况其大节昭昭如此,刻之丰碑,置之墓道,使行者见之,曰「此吾宋忠臣唐公之墓」,其谁曰不可?
铭曰:
呜呼唐公西南英,气钟岷峨淑且灵。
布衣起家惊一鸣,班雍容蔼休声。
艰难守封死于兵,精忠凛然表后生。
哀哉白璧藏泉扃,气冲斗牛藏玉京,山川空留万古名。
送敖太史静之赴江西提学宪副 明 · 程敏政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乡榜曾传第一人,词林相见十经春。
史堪朱墨抡才久,服称金绯荷宠新。
官向洪都分宪节,化从殷序播恩纶。
巡行不用申条约,白鹿遗规有翠珉。
重刻脉经序 宋 · 陈孔硕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九一、《中国医籍考》卷一七
予少时,母多疾,课医率不效,因自誓学为方,求古今医书,而穷其原。
得所谓王叔和《脉诀》者,怪其词俚而指浅。
更访老医,得《脉经》十卷,盖祖黄帝岐伯扁鹊经,以及于张氏《伤寒论》,条贯甚明,真王氏书也。
验之乃建本。
自是求之建阳书坊,绝无鬻者,板亦不存。
嘉定己巳岁京城疫,朝旨会孔硕董诸医,治方药,以拯民病。
因从医学求得《脉经》。
复传阁本校之,与予前后所见者同一建本也。
乃知《脉诀》出而《脉经》隐,医者不读,鬻者不售,板遂亦不存。
今之俗医,问以王氏书,则皆诵《脉诀》以对。
史堪以儒生名能医,其所著方书,脾胃条引《脉诀》中语,而议之曰:「此叔和知之而未尽也」。
予每叹曰:「冤哉叔和,如史载之之工,尚引《诀》而罪《经》,馀又何怪焉」。
因思今世俗医,知有朱氏《伤寒百问》,而不知有《伤寒论》。
俗儒知诵时文,而不知诵经史,其过一律也。
因取所录建本《脉经》,略改误文,写以大字,刊之广西漕司,庶几学者知有本原云。
然恨无他本可校,以俟后之仁者。
长乐陈孔硕
庚申年拟裁此书绍兴十年1140年 宋 · 苏籀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双溪集》卷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
月日,籀谨斋沐裁书,献于某官上宰阁下:籀闻裨谌野谋也,公孙侨应对邻敌,载而与俱;
吴武陵疏逖也,裴度折冲靖国,深识其才。
子产、中立,巍巍勋劳,裨、吴二生爱悦从之,而言亦不朽。
士固尚志,虽位下迹微,攘袂搀说王公之前,系时机权,何小小之得失也。
君子慷慨之心,切不取小人循默之态矣。
窃惟高明代天之工,慎微接下,野谋疏议所以至也。
国家隐忧,避狄之馀,议论盈廷,有偏狭愦眊之见,昧久近彼己之势,不深惟羁縻之,良策则将安出?
前春金虏引去,军屯河北,止限一水,岂不能触天威,挠淮壖?
有善意也。
不必张大虏兵,贬駮我旅。
昔日闾阎惊窜,蹂践之酷,有目有足者见且蹈焉,亦不在多言之也。
彼兀术辈与吾诸将等矢刃相加,比长絜大,尝失地形,粗能越江,而归途狼狈。
悔恨之,故更求万全,故久不攻我,况大江舟楫,非胡夷所长也。
宋之为宋,卜年千万,恩浃民之骨髓。
虏狃常胜,吾人面从,岂真服乎?
使割地和好之利在我而不在彼,彼安肯先割汴、雒、陕西乎?
盖和好之利,彼此共之也。
夫拒抗鄙夷,勿与交接,终不能屏绝之也。
擐甲谷马而来,惟有斗耳。
幸而一胜再捷,兵挐衅结,忧未艾也。
恭惟两宫问安不辍,何名而战?
天下倒悬,生灵重负,岂不欲解悬息肩耶?
盖玉敦珠槃、留犁金匕,岂无用之物哉?
议者每曰:「累年割地议和,此其诡谋狡算。
使轺不得其要领,忠信无如其变诈,邀索百端,使我不能堪。
和事难成也。
故虽得敌国之附、五十城之归,而我自视欿然,良以此也」。
嗟夫!
不为何成,不行何至?
危而费财者战也,安而费财者和也,然二者皆不易焉。
我养兵劳敝,又加以赂虏,诚何以给?
赂不多则虏所顾不重,要须将帅强则彼有所忌,盟誓坚则诈无所施,量入为出,币之多少适宜而已。
和之计钝滞,战之事疾捷,非不知也。
假使留止一使,尚胜覆败一军。
彼四荒之外,封圻之中,安生乐业,易如反掌,岂他术哉!
夫据朝夕之池,储海陵之仓,斡鹾茗之利,介邕管之驹,国家非得已也。
虏人资我以五路,河陇壮士健马指日可收,彼亦不较,知我尚强也。
爱戴吾君,似若不薄矣。
艺祖之临御也,南北未尝通好。
驾驭英杰,使李汉超、马仁瑀、韩令坤、贺惟忠、何继筠以备契丹,虏骑莫敢犯也。
太宗继统,用曹彬、潘美出征燕蓟,互有胜负。
史载之详矣。
自祖宗时不能制虏之死命,章圣皇帝澶渊之役,聚天下精锐,寇莱公为相,岂不知兵乎,竟用文德,不穷武事。
自后名臣如范希文,岂不知兵乎,亦以皮币讲好为言。
天生骄子,骑射绝艺,礼义不可以速化,干戈未可以遐征。
我国家以神武不杀,混同文轨,圣圣相承,专用一道,不贵征伐,其来尚矣。
今朝廷以道为原,以仁为根,合符于祖宗,稽疑于坟史。
卜之于天,虏情可见;
谋之于鬼,事理不悖。
昆虫草木咸知好生之德,天壤日月咸明至诚之意,大策灼灼,亦既著矣。
修政事、讲武备,足以取重戎狄。
夫金铁可以磨鍊,龙虎尚堪豢絷,万一野心弗驯,历稔逾时,靳固和事,所请不允,岂容中辍乎?
人情未有卑词馈饷,极耳目口腹之欲而不悦豫者也。
金玉锦绣,迷心酖毒,珍玩奇巧,无益治理,投以予之,亦何吝耶?
将命之人未得其要领,赍送之物未塞其无厌,纵使不甚婉顺,亦非怒气直辞矣。
此宜用汉高隐忍之计,陈平见机之速,斟酌审谛而行之,夫何患焉?
虏人方且观我知权与否,有策与无,得失安危之也。
且鲁酒误邯郸被攻,女子争桑而吴师入郢。
张骞之强力宽信,王乌之衅面穹庐,刘琨长啸以解敌围,段颎破虏致无种类。
所当擢其智士闻一知十、妙通蕃情者备行人之任焉。
艺祖搜揽英豪之多,彼一时也;
章圣之任寇莱公,尚可继述。
虏人功无以加,富莫与伦。
粗中武夫犹喜驰驱,儒生有识者岂不知和好之事有轨可循?
利博而归于戎主,且必无意外之败者也。
愚故曰:和之利,彼此共之耳。
众人见朝廷越在江右,以疢笃疮大,疗愈难缓。
夫良医消疢、神砭除疮必矣。
阁下实尸此责任,不然,何以贵经国之高略、济时之至计也哉?
《传》曰:「齐君之母,犹晋君之母也。
布大命而强质其母,是令不以孝名也」。
岂有两国之君结为兄弟,而尚留人眷属者乎?
平日胶胶扰扰之虑,行且为泄泄融融之乐矣。
如使和好之外,复有上策,古今大贤亦必言之矣。
穷发之酋与中国之杰,复有妙见过于此者,亦可以咨访研寻也。
斯事诚非小小得失矣。
明公以英风异才,独当炉锤,廊庙高深,懵学琐议,岂能损益?
假如刍言毫末可用,必不弃也。
区区尘冒,惶恐俟罪。
不宣。
合州知州史堪司录马祖武系川人奏宣和三年五月一日 北宋 · 郭卫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四四(第四册第三七七六页)
臣伏睹元丰敕:「应知州通判、无通判只有佥判或职官独员处,同川峡路,不得并差川峡人」。
臣窃见本路合州知州朝奉郎史堪眉州眉山县人
司录承议郎马祖武,潼川府郪县人
合州系无通判州军,司录系以次官属史堪史堪今年二月一日到任,马祖武于今年三月十四日到任。
颜鲁公壁间题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六、《苏门六君子文粹》卷四○
余观颜尚书李希烈时壁间所题字,泫然流涕。
鲁公文昭武烈,与日月争光可也。
正色奉身,出入四十年,蹈九死而不悔。
禄山纵火猎九州,文武成禽,鲁公平原当天下之半,朝廷势重,赖以复立。
书生真能立事,忠孝满四海,不轻用人。
史载之行事如此,足以间执谗慝之口矣。
汝蔡之间,所谓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使万世臣子有所劝勉,观其言,岂全躯保妻子者哉!
廉颇、蔺相如死向千载,凛凛常有生气;
曹蜍、李志虽无恙,奄奄如九泉下人。
我思鲁公英气,如对生面,岂直要与曹、李争长邪!
刘朝散 北宋 · 毕仲游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九九、《西台集》卷一一
某顿首。
区区愧恐之私与感惭之意,略布之右方,不审即日贰政西州,寝味何似?
某去岁三月中丧一子,乃藉以克家者,老怀悲伤已甚。
而某年七月中又尝迁奉,力不足而心劳,复困于暑,遂成大病,癯不食而发痛于肷胁之间,洛医治半年无效,生意尽矣。
适遇今邛守史载之经过,托渠诊候处方,遂能判别病原。
服其药数月,方似痊损,又数月才能执笔,今犹有一二分馀證也。
故承枉教之后,几历二时,方敢详味教意,剖谢万一,而至今方成书附上。
想怜其老病而恕其逋慢之罪则可;
不尔,无所逃矣。
书到计已秋凉,惟千万保重。
不宣。
策问律吕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二、《铁庵集》卷三○
问:律吕之兴尚矣,自黄帝伶伦取嶰谷之,断而吹之,以为律本,起于黄钟,终于中吕,而十有二律定矣。
后世推相生之法为六十律,又有因而六之为三百六十,何其烦也?
且求声者以律,造律者以,累黍成尺,达于权量,四者既同而后声必至,声至而后乐可作。
然尺管之数,浸失故制,而知求尺管者复不以权量参校,何其戾也?
有作准以定数者,有聚灰以候气者,有更为之通制为十二律者,其祖袭果有人乎?
有以玉为之者,有以为之者,有以铜为之者,其制创亦有人乎?
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六律或谓之六始,六吕亦谓之六同六间。
或以函钟为林钟,或以环钟为夹钟,以小吕为仲吕,又总谓之十二律,其立名为孰善?
均黄钟也,宣养六气,与气潜于子者有异旨;
均大吕也,助阳宣物,与未发万物者有异论。
以至馀律亦皆牴牾不合,其取义为孰当?
自黄钟至无射,阳下生阴;
自林钟至中吕,阴上生阳,班史载之详矣。
郑氏以蕤宾三律为上生,以大吕三律为下生,其相生之法亦可推乎?
黄钟建子而辰在星纪,大吕建丑而辰在元枵。
既以配十二辰矣,复以六律配乾六爻,以六吕配坤六爻,其相配之法亦可考乎?
以至用之听军声则何以察吉凶?
用之格神示则何以取三宫?
夫一物不知,君子耻之,矧声律之用,所以占盛衰理乱之大者,顾可略而弗讲欤?
愿条陈之,以祛所惑。
太清楼侍宴记政和二年三月 北宋 · 蔡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六三、《鸡肋编》卷中、《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政和二年三月,皇帝制诏臣京宥过眚愆,复官就第,命四方馆使荣州防禦使臣童师敏赍诏召赴阙。
臣京顿首辞。
继被御札手诏,责以大义,惶怖上道。
于是饮至于郊,曲燕于垂拱殿,祓禊于西池,宠大恩隆,念无以称。
上曰:「朕考周宣王之诗:『吉甫燕喜,既多受祉。
来归自镐,我行永久。
饮御诸友,炰鳖脍鲤』。
其可不如古者」?
诏以是月八日开后苑太清楼,命内客省使保大军节度观察留后带御器械谭稹同知入内内侍省事杨戬内客省使保康军节度观察留后带御器械贾祥引进使晋州管内观察使勾当内东门司梁师成等伍人总领其事;
西上閤门使忠州刺史尚药局典御臣邓忠仁等一十三人掌典内谒者职。
有司请办具上,帝弗用,前三日幸太清相视其所,曰,于此设次,于此陈器皿,于此置尊罍,于此膳羞,于此乐舞。
内府酒尊宝器:琉璃、马瑙、水精、玻瓈、翡翠玉,曰:「以此加爵」。
致四方美味:螺、蛤、虾、鳜白、南海琼枝、东陵玉蕊,与海物惟错,曰:「以此加笾」。
御府宝带:宰相亲王以玉,执政以通犀,馀花犀,曰:「以此实篚」。
教坊请具乐奏,上弗用,曰:「后庭女乐,肇自先帝肄业,大臣未之享,其陈于庭」。
上曰:「不可以燕乐废政」。
是日视事垂拱殿
退,召臣何执中、臣蔡京、臣郑绅、臣吴居厚、臣刘正夫、臣侯蒙、臣邓洵仁、臣郑居中、臣邓洵武、臣高俅、臣童贯崇政殿阅弓马所子弟武伎,引强如格,各命以官。
遂赐坐,命宫人击鞠。
何执中等辞请立侍,上曰坐,乃坐。
于是驰马举仗,翻手覆手,丸素如缀;
又引满驰射,妙绝一时。
赐赉有差。
乃由景福殿西序入苑门,就次以憩。
诏臣蔡京曰:「此跬步至宣和,即昔言者所谓金柱玉户者也,厚诬宫禁。
其令子攸掖入观焉」。
东入小花径,南度碧芦丛,又东入便门,至宣和殿。
止三楹,左右挟,中置图书笔砚,古鼎彝罍洗陈几案台榻。
漆以黑,下宇纯朱,上栋饰绿,无文采。
东西庑侧各有殿,亦三楹。
东曰琼兰,积石为山,峰峦间出,有泉出石窦,注于沼北。
有御札「静」字榜梁间,以洗心涤虑。
西曰凝芳后曰积翠;
南曰瑶林;
北洞曰玉宇。
石自壁隐出,崭岩峻立,幽花异木,扶疏茂密。
后有曰环碧,两旁有亭曰临漪、华渚。
次有山,殿曰云华,阁曰太宁。
左蹑道以登,中道有亭曰琳霄、垂云、骞凤、层峦,百尺高峻,俯视峭壁攒峰,如深山大壑。
次曰会春。
阁下有殿曰玉华,玉华之侧有御书榜曰「三洞琼文之殿」,以奉高真。
旁有种玉、缘云轩相峙。
臣奏曰:「宣和殿阁亭沼,纵横不满百步,而修真观妙,发号施令,仁民爱物,好古博雅,玩芳缀华咸在焉。
楹无金瑱,壁无珠珰,阶无玉砌,而沼池岩谷,溪涧原隰,太湖之石,泗滨之磬,澄山茶,崇兰香茝,葩华而纷郁。
无犬马射猎畋游之奉,而有鸥、凫、雁、鹜、鸳鸯、鸂鶒,龟鱼驯驯,雀飞而上下。
无筦弦丝、鱼龙曼衍之戏,而有风竹韵,鹤唳莺啼,天地之籁,适耳而自鸣。
其洁齐清灵,雅素若此,则言者不根,盖不足恤」。
日午谒者执中以下入。
女童乐四百,靴袍玉带,列排场下,肃然无敢謦咳者。
宫人珠笼巾、玉束带,秉扇、拂、壶、巾、剑、钺,持香毬,拥御床以次立,亦无敢离行失次。
皇子王楷起居,升殿侧侍,进趋庄重,俨若成人。
执中等前贺曰:「皇子侍燕,宗社之庆」。
乐作,节奏如仪,声和而绎。
酒三行,上顾谓群臣曰:「承平无事,君臣同乐,宜略去苛礼,饮食起坐当自便无间」。
执事者以宝器进,上量满酌以赐,命皇子宣劝,群臣惶恐饮釂。
又以惠山泉、建溪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斗茶饮之。
上曰:「日未晡,可命乐」。
殿上笙、簧、琵琶、箜篌、方响、筝、箫登陛合奏。
宫娥妙舞,进御酒。
上执爵,命掌樽者注群臣酒曰:「可共饮此杯」。
群臣俯伏谢。
上又曰:「可观」。
群臣凭陛以观,又顿首谢。
又命宫娥抚琴擘阮
已而,群臣尽醉。
臣窃考《鹿鸣》之什冠于《小雅》,而忠臣嘉宾得尽其心,既醉太平之时。
醉酒饱德,人有士君子之行。
在昔君臣施报之道,在于饮食燕乐之间。
太清自真祖开宴,以迄于今,饮食之设,供张之盛,乐奏之和,前此未有;
劝侑之恩,礼意之厚,相与无间之情,亦今昔所无,实君臣千载之遇。
而臣德輶智殚,曾不足仰报万分。
仲甫徂齐,式遄其归;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召虎受命,锡以圭瓒,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
然则上之施光,下之报宜厚。
而臣老矣,论报无所,切不自量,慕古人之□,谨稽首再拜,诵曰:
皇帝在御,政若稽古。
周宣王,燕嘉吉甫
曰来汝,实始予辅。
厥初有为,唱予和汝
式遄其归,远于吴楚。
劳还于庭,饮至于露。
既又享之,其开禁禦。
有来帝车,相视其所。
于此膳羞,于此乐舞。
海物惟错,于以加俎。
何锡予之,实篚及筥。
箫鼓锵锵,后庭委女。
帝曰宣和,不远跬步。
人昔有言,金柱玉户。
帝命子攸,尔掖尔父。
乃瞻庭除,乃历殿庑。
绿饰上栋,漆朱下宇。
梁无则雕,槛不采组。
有石岩岩,有泉湑湑。
体道清心,于此燕处。
彼言厚诬,何恤何虑。
帝执帝爵,劝酬交举。
毋相其仪,毋间笑语。
有喜惟王,饮之俾饫。
臣拜稽首,千载之遇。
君施臣报,式燕且誉。
臣拜稽首,明命是赋。
天子万年,受天之祜。
按:《挥麈馀话》卷一,四部丛刊续编本。
谗议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四、《芝园集》卷下
曰谗与谤同耶,异耶?
曰,谗必假谤而成,盖有谤而不谗者,未见谗而不谤者也。
夫谗之生也,其始因于憎嫉,而终成于轻信。
为之者,谄佞小人也。
古之人有输忠以辅君者,尽孝以事亲者,抱义以结友者。
虽君臣之相得,父子之相爱,朋友之相亲,一日为人所谗,则反目攘臂,摈逐离间,至于相视如寇雠。
虽在古圣贤,所不能免也。
然有初不能辩,久而后明者;
有生不能辩,死而后明者;
有至死不能辩,终古不能明者;
不可胜数矣。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
朋友数,斯疏矣」。
此所以诫人远谗也。
呜呼!
谗与谤不可不察也。
且经史载之,不为不明,学者览之,莫不知其非,往往身自陷于谗口,噎郁至死不能自明者,是必怒受谗者不察,为谗者之谄佞也。
至有群小至其前,复谗于他人,则又听之以为然,是可谓聪明乎?
盖善为谗者,巧便斗搆,迎合蒙蔽,使其瞢然如为鬼所魅,至有终身不能察者。
孔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言其浸润之来,不使人预觉。
曾参至孝,母必疑其杀人;
市非林薮,人必疑其有虎。
间有不行焉者,则谓之明远君子矣。
予以愚拙疏懒,不喜谄附妄悦于人,遂多为人所谗谤。
予闻之,窃自省曰:「彼言果是欤,吾当改过,彼则我师也。
彼言果非欤,彼亦徒为耳,焉能浼我哉」?
于是耳虽闻之,而口未尝辩。
士君子察不察,在彼才识明不明耳,吾孰能申其枉直,求知于人哉?
然且不知久而后明耶,后世而后明耶,终古不明耶?
文中子曰:「何以息谤,曰无辩」。
吾常事斯语矣。
向芗林酒边集后序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七六、《斐然集》卷一九、《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外集卷一一
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
古乐府者,诗之旁行也。
诗出于《离骚》、《楚词》,而《离骚》者变《风》变《雅》之意,怨而迫,哀而伤者也。
其发乎情则同,而止乎礼义则异。
名之曰曲,以其曲尽人情耳。
方之曲艺,犹不逮焉,其去曲礼则益远矣。
然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也。
唐人为之最工,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不可复加。
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芗林居士步趋苏堂,而哜其胾者也。
观其退江北所作于后,而进江南所作于前,以枯木之心,幻出葩华,酌玄酒之尊,弃置醇味,非染而不色,安能及此?
余得其全集于公之外孙汶上刘子荀,反覆厌饫,复以归之,因题其后。
公宏才伟绩,精忠大节,在人耳目,国史载之矣。
后之人味其平生,而听其馀韵,亦犹读《梅花》而未知宋广平欤?
蒋夔教授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七、《潏水集》卷五
某启:承教贶,伏审起居清福。
所示石经乃唐本耳,字画不甚佳。
唐宝历年间郑覃工部侍郎,患经籍讹谬,博士沿习,难于改正,奏召宿儒兴学校,定六经,准汉故事,勒石经于太学,以正其阙。
后为右仆射国子祭酒,奏起居郎周墀水部员外崔球监察御史张次宗、礼部员外温业等校定九经,旋令上石,后进石经一百六十卷。
蔡邕石经当在洛中。
宰相珣瑜之子,此旧史载之甚详,可阅之。
墨本上还,惟检入。
不宣。
某再拜。
原州后圃厅壁题记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九、《潏水集》卷六
原州唐都监牧使治所也。
唐承周隋乱离彫荒之馀,武德初修马政,鸠括残烬,仅得马三千匹,从赤岸泽徙之陇右,命太仆卿张万岁葺养焉。
张世纂绪,始自贞观,逮于麟德,四十年间马七十万匹,于是设四十八监,置八使以董之。
陇西金城天水平凉四郡之地,在今秦州通远之北、会州之南、兰州之东、原州之西,东西六百馀里,南北四百馀里。
犹为隘狭,更分八监于河曲丰旷之野,于时天下以一缣易一马。
自昔国马之盛,未之有也。
张氏中废,马政遂荒,垂拱之后,耗失踰半。
开元初惟得二十四万匹,为置四使,分领诸监,南使在原州西南一百八十里,西使在临洮军西二百二十里,东北二使寄理于原州
又命开府霍国公毛仲为内外闲厩使总领之,太仆少卿秦州都督张景顺为监牧都副使就督之。
至开元十三年,马孳至四十三万、牛五万、羊二十八万,虽不及贞观麟德之盛,自东汉魏晋已还,皆莫可及。
后张景顺罢,乃以原州刺史都监牧,使总理四使,当时谓之五使焉。
天宝之后,又以岐、邠、泾、宁四郡之地,度其四境,分置八坊,其五在岐,馀在三郡,保乐第一,甘露第二,南普润第三,北普润第四,岐阳第五,太平第六,宜禄第七,安定第八,命朝散大夫都苑总监韦绩统之。
至天宝十三年,马有三十三万匹。
十四载冬禄山作乱,自后牧马之地为吐蕃侵逼,内外多事,不复议马政焉。
史载之不详,予以为当今宜追复其法,因寓此以昔所闻者书之。